制造企业拥抱工业互联网,开启数字化赋能时代!
2020年09月28日
浏览次数: 128
分享至:

前景可期,机遇已至

    近年来,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良好,有力提升了产业融合创新水平,加快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,有效推动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。企业尤其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,能更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步伐,推动生产模式升级。

    工业互联网为企业最直接带来的就是解决业务需求,提升生产效率、降低生产成本、提高产品质量,进而带来可观的效益,这也是东信达在二十余年信息化服务进程中不断追求和带给企业的。

制造企业拥抱工业互联网,开启数字化赋能时代!

   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看来,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。近年来,在国家大力推动及产学研用各方积极参与下,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,但仍面临一些困难。

转型难题:数字化改造成本偏高,中小企业数字化程度偏低

    “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较低,有超过55%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的设备数字化改造。此外,行业间整体数字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,超过50%的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尚处于单点试验和局部推广阶段。”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说。

    对不少制造企业来说,实现工业数字化转型前期需要先行投入巨大资金进行改造,但效果很难立竿见影。加之新技术应用价格相对高昂,企业通常犹豫不决,数字化转型步伐被拖慢。还有一种情况是,企业自身的蓝图构想并不少,但应用落地却明显滞后,这一反差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。

    2020年万变开局,疫情倒逼制造企业对效率提升的需求激增,据近600家制造企业的CIO调查显示,“倒逼”之下,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,超过99%的企业领导对数字化转型持支持态度。

    其中,超过70%的企业制定了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。并且,对比2019年与2020年的调查数据发现,非常支持数字化转型且有详细计划的企业占比提升了6个百分点,支持但尚未制定计划的企业占比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。

制造企业拥抱工业互联网,开启数字化赋能时代!

     不难看出,传统制造企业在面对冲击时,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用数字化转型来对抗不确定因素,并高度认同其价值,内生动力不断被激发。

    数字化是企业不断自我完善和优化的过程,在东信达看来,制造企业应在把握数字化内涵的前提下,对企业组织架构、管理模式和产销链条进行全面的重新定义和设计。

数字化转型——从蓝图到落地

    制造企业工业数字化应用落地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:

1、企业规模

    大型企业组织结构长、业务面广,需要快速集成和信息共享。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,要从当前业务入手,解决实际业务问题,不要盲目跟风。

2、系统可扩展性强

    数字化转型是为了匹配企业长期发展需求,因而企业选择的信息化应用能够集成其他系统、具备扩展功能就显得非常重要。因此比起企业自行开发,选择市面的成熟产品,实施周期短,系统维护工作量小,行业实践经验更丰富。

制造企业拥抱工业互联网,开启数字化赋能时代!

3、定制解决方案

    由于企业数字化程度各不相同,在系统建设前要进行统一评估和规划,在确保痛点问题解决、新系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,将旧有系统的价值最大化,这需要在遵循企业管理特色的同时根据需求制定成熟解决方案。

4、配套管理机制

    这是确保应用系统能在业务经营中发挥持续作用的保障。

    无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是内部管理建设、外部供应链协同还是销售、采购、生产等业务流程的重组,都需要逐步将程序、机制、需求渗透到新系统中来协调管理,组合成新的配套管理机制。

制造企业拥抱工业互联网,开启数字化赋能时代!

注:部分图文来源于 e-works